点击关注 关注我们吧~
3、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桥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桥通常采用实心板截面或空心板截面设计,施工方式多为现浇,适用于跨径在20米以下的桥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桥跨径相对较大,一般采用后张法施工,既有等高度设计,也有变高度设计。这类桥梁在城市桥梁中的跨线桥、人行桥中应用较为广泛,而钢筋混凝土连续板的应用则更为普遍。
常见病害包括:
(1)各跨中附近板底出现由下而上的多条竖向裂缝,横向可能贯通,属于弯曲裂缝,表明桥梁的抗弯能力不足。
(2)各墩顶处桥面开裂,桥下渗水,裂缝横向贯通,数量不等,可能由活荷载或墩台不均匀沉降引起,说明负弯矩较大,支点截面抗弯能力不足。
(3)各跨中附近板底出现纵向裂缝,可能是钢筋混凝土板底横向钢筋配置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太薄、预应力筋周围混凝土局部应力过大或混凝土中的添加剂导致钢筋生锈等原因。
(4)跨中下挠,可能是由于施加的预应力不足或跨中钢筋混凝土板底竖向裂缝过多过宽导致刚度降低。
针对上述病害,可选的加固方法包括:
(1)对板底裂缝,当缝宽超过规范要求时,可采用粘贴钢板或粘贴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加固。
(2)对墩顶处桥面开裂,可在负弯矩区的混凝土铺装层内增设受拉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筋,以提高支点截面抗弯能力。
(3)预应力加固法,在板底设置转向托架,按折线形布束张拉,对各种因受力产生的病害均有利。
(4)改变结构体系法,如在跨中或跨中附近增设斜支撑,以解决跨中下挠过大或预应力不足的问题,但应增强支撑截面负弯矩区的受拉钢筋。
4、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是运营中数量最多的梁桥类型,其断面形式包括T形、Ⅰ字形、箱形和各种组合形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跨径一般在10~2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跨径一般在16~50米,少量可达更大跨径。施工方式多为预制装配,少量采用现浇施工。由于呈肋板形截面,自重轻,抗弯能力及跨径比板桥大,因此病害种类也相对较多。
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
常见病害包括:
(1)跨中附近梁底出现由下而上的竖向弯曲裂缝,数量随跨径增大而增多,恒载裂缝宽度可能超过规范限制值,部分桥梁还伴有跨中下挠过大。
(2)两支承端附近腹板上出现斜向裂缝,系主拉应力过大或腹板抗剪不足等引起的剪切病害。
(3)梁腹板上出现竖向裂缝,多位于薄腹板的中部,中间宽两头细,未向上、向下延伸,多为混凝土养护不良、温度变化或腹板水平筋太少等原因所致的收缩裂缝,主要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4)桥面上沿翼缘板接缝处出现纵向裂缝,较多发生在预制装配T梁桥翼缘采用铰接或横向联系受损较大的装配式简支梁桥,这种病害会造成恶性循环,加重单片梁的其他病害程度。
(5)其他由施工原因产生的裂缝,这些裂缝在工程竣工前即可发现。
2)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
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B类构件设计的简支梁,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常见病害它都可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同时,它也与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有一些共同的病害。对于全预应力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允许出现裂缝,一旦出现裂缝,不论缝宽大小,都应找出原因进行处理或加固。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不同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其他常见病害包括:
(1)张拉锚具的锚下出现纵向裂缝,长度一般不超过梁高,主要由锚下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劈裂拉力所致。
(2)沿预应力钢束出现纵向裂缝,主要为预应力钢束保护层过薄、钢束处局部应力过大产生劈裂或混凝土保护层碳化后预应力筋生锈所致。
(3)跨中下挠过大超过规范容许值,但跨中截面不一定开裂,主要由施加预应力不足或预应力损失过大所致。
针对上述病害,可选的加固方法包括:
(1)对梁底弯曲裂缝和沿预应力筋的纵向裂缝,可采用粘贴钢板、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或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增加铺装层厚度和加大截面受压区面积对提高抗弯强度和刚度有利,但增加高度有限,同时会增加自重。如果增加梁底截面高度,实际上是增加配筋。
(2)对于腹板上的斜裂缝,可在与裂缝反向并近似与水平线成45°(即大致正交于斜裂缝的方向)粘贴钢板或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加固。对于梁高度较矮、钢板或纤维锚固长度不足的情况,可粘贴成U形箍和加压条的形式。
(3)对于腹板上的收缩裂缝和锚固区的裂缝,可根据缝宽大小采用环氧胶封闭或灌缝处理。
(4)对桥面纵向裂缝,可结合铺装层改造增加厚度和横向配筋,或者增加或加大横隔板。
(5)对于上述各种因受力引起的病害,均可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进行加固。具体的做法有多种,设计、施工相对复杂,但加固效果较好。
(6)对病害较多,较重的某一单片梁,条件许可时,可割开横向联系更换增大刚度后的新梁,同时减少其它梁的荷载分布。多数情况下边梁病害较重,如图: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