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绘领域,有一项工作对于国家行政管理、社会稳定以及公平正义的维护至关重要,那就是界线测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界线测绘。
什么是界线测绘
界线测绘,英文名为 “boundary surveying and mapping” ,是获取和表述国界、行政区划界线的位置和走向等信息的测绘活动。简单来说,它就是专注于确定和标记不同行政区域、国家边界或特定产权用地之间界限的工作。
行政区域界线,是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行政区域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行使行政区域管辖权的分界线,是国家依法实施分级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
界线测绘通过实地调查、测量和记录,明确划分并标记不同地理实体(如国家、省、市、县等行政区域或特定地块)之间的界限。这些界限会以地图、文件资料和实地界桩等形式呈现,为各级政府边界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确保行政区域或产权用地界限清晰明确,减少边界争议,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界线测绘的内容
1. 界线测绘准备:为后续测绘工作奠定基础,包括收集资料、制定方案等。
2. 界桩埋设与测定:在边界线上设置界桩,并精确测定其位置。
3. 边界点测定:确定边界的关键点位,保证边界划分的准确性。
4. 边界线及相关地形要素测绘:测绘边界线走向以及周边地形要素,使边界情况一目了然。
5. 边界协议书附图制作与印刷:制作详细展示边界情况的附图,便于查阅和使用。
6. 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的编写:以文字形式准确描述边界相关信息。
界线测绘的技术与工具
为确保界桩点位置和高程的精确测定,界线测绘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和工具,如卫星定位(如 GNSS),利用卫星信号实现高精度定位;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等传统测量方法,在实际测绘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会制作边界地形图和边界协议书附图,详细表示边界线和界桩点位置。
界线测绘的成果
界线测绘成果丰富且具有法律效力,主要包括界桩登记表、界桩成果表、边界点成果表、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以及边界协议书附图等,是处理边界争议、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依据。
界线测绘的依据
界线测绘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其依据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目前,《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和 2009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定》(GB/T 17796 - 2009)是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的重要依据,规定了省级和省级以下行政区域边界界线测绘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适用于省级和省级以下行政区域边界界线测绘和联检测绘。为巩固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成果,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行政区域界线附近地区稳定,国务院制定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53 号),自 2002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进入依法界定轨道。
界线测绘看似平凡,实则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大家对界线测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测绘知识,欢迎持续关注!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